
麥黃季節(jié),耀州區(qū)瑤曲鎮(zhèn)石川河上游的源頭地帶仍然涼爽宜人。
6月2日,省、市幾家媒體記者沿沮河而上,行至柳崾公路32KM公里處,順著一塊偌大的文化招牌“下石節(jié)煤礦歡迎您”所指的方向,朝右一拐,進入一條溝壑峽谷,再前行5華里,便來到了石川河上游的源頭地帶。山林草澤間,一條郁郁蔥蔥的山脈像屏障一樣綿延在這片深溝峽谷中。這條山脈或者因為形狀像蛇或者因為其叢林中曾經蛇多,被當地老百姓命名為蛇山。蛇山的腹部打了個淺淺的彎,銅川礦務局下石節(jié)煤礦就坐落在這個像羅圈椅靠背一樣的彎道里,礦區(qū)職工、家屬約一萬人30年來在這里生產、生活。
煤炭是黑色的。毋庸置疑,產煤的地方當然也應該是黑色的。但下石節(jié)煤礦不是,除了從井口爬出來一列列滿載煤炭的“小火車”和選煤樓下堆放的煤炭是黑色外,整個礦區(qū)明亮整潔,花紅草綠,市場繁榮,簡直是一個袖珍城市。

兩個“意外”
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麥壟最先青。近年來,銅川礦務局全力推進民生工程,投巨資為職工及其家屬謀福利。下石節(jié)煤礦作為銅川礦務局的主力生產礦井,在加強安全生產的同時,全面貫徹局有關文件精神,腳踏實地地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關于下石節(jié)煤礦近年來職工群眾生活方面的變化,記者看到過不少報道,也聽說了許多諸如“環(huán)境好了”、“待遇高了”之類的高度評價,但今天一見,方知什么才是新時期煤礦工人生活的真正變化。
第一個讓記者感到意外的是,剛剛投入使用的寬敞明亮、裝修精美的職工食堂—欣怡食苑。上午10點,記者來到食堂已經錯過了9點鐘第一撥吃飯高峰期。使用面積達 2100平方米的用餐大廳有中央空調,有木質屏風。環(huán)境優(yōu)雅得絕不亞于城市酒店。窗明幾凈面積約300平方米的操作間里,白衣白帽的師傅們正在準備中午1點鐘升井工人們的集中用餐。窗口已經擺放好蓮菜、黃瓜、豆芽、花生米、腐竹拌水芹等七八個涼菜。窗口旁一張醒目的食譜上寫著30多種主副食的價格?!扒宄床嘶?元”,“涼拌黃瓜5元”,“蒜薹炒肉10元”……價格明顯比一般飯館低得多。炊事員介紹說,礦上明文規(guī)定,食堂絕對不能盈利。但為了讓工人們吃好,食堂專門從社會上招聘來5位專業(yè)大廚,加上從職工家屬中選拔來的25位工作人員,工資全部由礦上支付。職工就餐刷卡消費,家屬們也耐不住食堂可口省錢的飯菜,也常來光顧。 遲來用餐的綜掘一隊職工李偉正在津津有味地吃飯。李偉吃的是兩個饅頭,一份面皮,一碗稀飯,一共兩塊錢。記者問:“為何不吃菜,省錢嗎?”回答說:“頓頓有菜,吃碗面皮只是想換換口味?!崩顐?3歲,富平人,是去年礦上招來的農協(xié)工。李偉對記者講:“都說陜北錢多,所以前兩年我就到神木去挖煤,一個月4000多塊,一碗面10塊錢還吃不飽,一月下來,光吃飯1000塊還不夠。聽老鄉(xiāng)說,下石節(jié)煤礦這幾年變化很大,采煤機械化程度高,物價低,工資也是4000多,就來這里應招,沒想到好事這么多。宿舍里茶幾、衣柜、席夢思、電腦、電話一應俱全。飯菜不但好,還便宜。工業(yè)區(qū)干凈得連一點煤灰都沒有。我已經給村里的幾個哥們說了,下次招工來下石節(jié)!”

第二個令人意外的是豪華舒適的女工澡堂。歐式吊頂,高級地板,大理石墻磚,工藝玻璃隔斷,桑拿房,40多個淋浴噴頭。如此高檔的浴室洗一次可得多少錢啊!根本不用擔心,職工免費,家屬象征性地只收一元錢。 這兩件好事只是下石節(jié)煤礦新上任領導班子為職工承諾的2010年所辦十件事實里的其中之二。
解讀“體面”
父親曾經在銅川礦務局井下挖煤15年。每次晚點,母親就去井口等,直到下一班收工,看到父親煤炭一樣黑的臉勉強沖她一笑,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才深深地吸一口氣,算是放心了。我想起父親井口出來黑色的臉和看不清顏色的破棉襖,心里一直是酸楚的。父輩一代挖煤工人實在是談不上“體面”。今年五一勞動節(jié),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出席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說,要切實發(fā)展和諧勞動關系,讓勞動群眾實現(xiàn)體面勞動。高層提出體面勞動和不久前提出的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一樣,體現(xiàn)了一種極其重要的執(zhí)政理念,這就是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真正放在心里,用完善的制度保證他們的各項基本權利。四年來,在發(fā)展生產經營的基礎上,銅川礦務局提高職工收入,改善職工生產生活環(huán)境,民生工程空前發(fā)展。下石節(jié)煤礦正是乘這股強勁東風,加快改造建設步伐,修道路,蓋樓房,建廣場……職工有了健身房、閱覽室、新醫(yī)院。煤礦是最艱苦的行業(yè)之一,讓礦工“體面生活”是企業(yè)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推進和諧企業(yè)建設的關鍵所在。為了進一步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去年,銅川礦務局黨政又提出讓職工“快樂工作,體面生活”的主導思想,下石節(jié)煤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設施,改善職工生活環(huán)境。礦區(qū)目前共有公房2000余套,其中1200多套是30年前建礦初期修建的二層窯樓。800套樓房是后來斷斷續(xù)續(xù)建成的。眼下,下石節(jié)礦區(qū)正進行著三項工程建設。建加氣站,天然氣進樓房;所有公房全部安裝暖氣;所有公房更換塑鋼窗戶。

采訪中,記者問去年搬進新樓房的礦工張生發(fā):“ 什么叫體面?”夫妻倆異口同聲回答說:“我們這樣的生活就叫體面?!?/p>
和諧礦區(qū)
居上克明,為下克忠。意思是說,在高位的人能夠體察下情,低位的人就能夠竭盡忠誠。 4月27日,礦領導招集退休工人和家屬代表開“提意見”會議。30多名代表前思后想:礦領導班子成員至今還有一半住在30年的老窯樓,可一線工人、工程技術人員、住房困難戶一個個有的很年輕就住進了樓房。想想4年時間礦區(qū)生產生活條件又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在是提不出什么尖銳的意見。想來想去,總算提了一條:讓安裝暖氣和天然氣管道的工人能不能文明施工,別把墻弄臟了。這算什么大問題,大家熱情點尊重他們不就解決了嗎!領導一句話,大家豁然開朗。于是工人師傅們喝一口熱茶,拉幾句家常話后,小心翼翼把每一家管道安裝好。
70歲的退休老礦工何云相組織老伙計們在礦區(qū)監(jiān)督衛(wèi)生保潔工作。誰要是順手扔點果皮紙屑什么的,他們可要上去厲害幾句,把“創(chuàng)衛(wèi)靠大家”的道理講清楚并要其做出不再就犯的保證才讓走人。何師傅下了20多年井,從來沒受過傷。根據自己的經驗,他組織9位退休老工人每周定期到井口給入井工人講安全注意事項。退休工人劉天順有一門理發(fā)手藝,退休后,堅持義務給下井工人理發(fā)。家委會的姐妹們,輪流到井口給入井的工人送茶水,提醒注意安全。 礦區(qū)人是淳樸的,不管是領導還是群眾,面對記者“是否滿足”的提問,回答是一樣的:第一我們希望工資更高;第二希望人人住上新樓房,三五年進駐新區(qū)的“棚戶區(qū)改造集中地”。
下石節(jié)煤礦的職工和家屬們日子越過越好,他們在蛇山腳下綻放燦爛笑容。
編輯:劉孝文